爱、音乐、梦想、自由与正义:艾伦·帕克的八零年代反乌托邦影像祭

%title插图%num
导演Alan Parker

艾伦·帕克(Alan Parker),1944年生于英国伦敦,六零年代起以撰写广告文案及脚本起家,后获金奖监制大卫·普特南(David Puttnam)青睐,展开电影编导之路。 1970年首部长片作品《龙蛇小霸王》(Bugsy Malone,1976)便入选戛纳电影节正式竞赛,技惊四座。 1978年以《午夜快车》(Midnight Express,1978)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等六项大奖。知名作品尚有《天使心》(Angel Heart 1987)、《鸟人》(Birdy,1984)、《烈血大风暴》(Mississippi Burning,1988)等,曾多次于英国金像奖、奥斯卡金像奖、戛纳及柏林影展入围并获奖。其音乐电影尤为人称道,代表作有与平克佛洛伊德合作的《平克佛洛伊德:迷墙》(Pink Floyd The Wall,1982)、与麦当娜合作的《阿根廷,别为我哭泣》(Evita,1996),以及获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及音乐双奖的《名扬四海》(Fame,1980)等。活跃于英美电影工业的他,曾受封大英帝国勋章,也是英国导演公会创始成员,于2013年获英国影艺学院颁发终身成就奖。 2020年7月31日逝世,享年76岁。


导演吉姆·沙曼(Jim Sharman)改编自百老汇同名歌舞剧的《洛基恐怖秀》(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)自1975 年在伦敦上映后,引发许多观众对此片热爱、痴迷,并成为死忠影迷,一再进入戏院,甚至装扮成片中角色随着音乐舞动,以自己的方式与片中角色“互动”,使此片成为影史上最经典的“邪典电影”(cult film)之一。

这股结合了音乐、舞蹈及影像的地下疯潮很快地从伦敦传到纽约,没隔几年,英国导演艾伦·帕克就把关于这部片所形成的观影次文化搬上银幕,在他1980年的电影《名扬四海》里,就有一场重要的戏发生在这样的场景里。

%title插图%num
《龙蛇小霸王》(Bugsy Malone,1976)

在拍电影之前,艾伦·帕克原为英国一广告公司文案,后来因为监制大卫·普特南(David Puttnam)的牵线而进入电影界。他在1971 年为华里·斯赫辛(Waris Hussein)的电影《两小无猜》(Melody)担任编剧,描述两个未成年的小情侣不顾周遭一切反对想要结婚,当大人因他们的坚持与执着而乱成一团之时,他们却远离那个一团乱的成人世界,相偕私奔而去;故事虽然“爱情童话”的成份较重,但当中隐然有某种“反叛”的文化张力(特别是“反叛的年代”六零年代才刚过去)。

有了这次担任电影编剧的经验,1976年艾伦·帕克的首部剧情长片《龙蛇小霸王》甚至来了个影史创举:让未成年的孩童演员来演出1920年代禁酒时期美国芝加哥的黑帮故事。年仅14岁、刚演完《计程车司机》(Taxi Driver)的朱迪·福斯特(Jodie Foster)也赫然在列;虽然溅血的场面以奶油取代,不免给人嬉闹之感,但艾伦·帕克在音乐及歌舞动作上的讲究,还是让本片获得不少赞许。

%title插图%num
《午夜快车》(Midnight Express,1978)

1978年艾伦·帕克拍的第二部剧情长片《午夜快车》则罕见地展现成熟的影像风格,与前作完全不同(可能与奥立佛·斯通任此片编剧有关)。电影内容改编自一桩真实事件:一名美国大学生因试图在土耳其走私毒品,结果事败被逮捕进入监狱。虽然影史上已有好几部经典的监狱电影,但《午夜快车》不让那些电影专美于前,甚至影响所及,连香港电影《监狱风云》都能看得到许多影子,而艾伦·帕克的运镜风格及注重音乐性的剪辑,大概也都在此片奠定下来。

凭着《午夜快车》在奥斯卡拿下两座大奖,艾伦·帕克风光开启他的八○年代:1980年《名扬四海》中细腻呈现了一群热爱演艺表演的高中生,如何度过他们四年的表演艺术高中生涯。片中除了呈现各种不同的表演艺术的锻炼与磨练过程,艾伦·帕克更让这些年轻男女们提前经历体会成人世界(尤其演艺界)的各种考验及险恶,有才艺及能力不见得就能得到相应的一切,而且付出的代价往往超过想像,这个主题也紧紧扣住《洛基恐怖秀》所形成的那种「反叛」与「解放」的核心。

%title插图%num
《平克佛洛伊德:迷墙》(Pink Floyd The Wall,1982)

1982年的《平克佛洛伊德:迷墙》则更是攫获无数资深影迷及摇滚乐迷的心,一举为“MTV 世代”这个名词填入了充实的内容。艾伦·帕克在结合音乐及影像的尝试上又跨进一大步,身为音乐纪录片,无剧情无台词,有摄像有动画,不仅把这张专辑的创作内涵及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,同时也定下了亚伦帕克电影的核心主题,那就是:爱、音乐、反战、梦想、自由与正义。

1984年的《鸟人》完全体现了这几点,以正面的方式来呈现两个阳光男孩在越战中所受到的创伤;1987年的惊悚黑色电影《天使心》则深入人性的黑暗面,从反面来体现导演的核心主题,大胆露骨的性爱及剧情,当年上映时就引发不小争议;《烈血大风暴》更是深入美国南方挖掘黑白种族政治丑恶的代表作,这些议题到今天都还继续在美国或国际政治舞台上没有缺席,随着不同的事件轮流跃上台面。

九零年代之后的艾伦·帕克依然关注国际政治与正义,持续将音乐及影像结合,1991年的《追梦者》(The Commitments)、1996年《阿根廷,别为我哭泣》(Evita),都取得一定的瞩目及成绩,然而时代似乎已经慢慢转向,一个个更新世代关注这些议题的方式及面向,似乎与婴儿潮世代的他渐行渐远。不过从他拍的这些电影看来,很难想像一个没有艾伦·帕克电影的八零年代,那些许许多多曾经深受《鸟人》启发的影迷,会成长成什么模样!

詹正德

网名686,资深影评人,曾任职杨德昌电影工作室,后成为广告创意人十年,现于淡水河畔经营独立书店「有河book」,并任友善书业供给合作社理事主席。着有影评集《看电影的人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