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灰狗号》:该死的鱼雷 (作者:Daniel Ross Goodman) 在汉克斯上尉的熟练驾驭下,《灰狗号》是对大西洋之战紧张而生动的描述,也是对那些保护我们安全并赢得战争的勇敢的美国水手的致敬——今天的我们仍然要感谢他们。
3D凝视中的戈达尔(作者:Mathias Bonde Korsgaard) 对《再见语言》的考察也是对两种电影史的考察——戈达尔作品的纵向分析以及3D电影的历史分析。本文旨在探索电影中发掘的新3D美学,同时讨论3D电影的潜在危机以及这种极端美学的可能。
蔡明亮《日子》:日常的刻印 看似云淡风轻的《日子》,实则却像化骨绵掌,扎实击中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孤独。蔡明亮再一次证明他的大师功底,回归电影最原始的本质,运用精简的镜头数量,聚焦在角色的状态与情绪,慢慢地铺层、累积、酝酿,最终淬炼出生活最纯粹的模样。
展现“变态”:银幕上的虐恋情怀(作者:Anna Bogutskaya) 无论用何种方式来展现BDSM的电影大多数都显然是从局外人的视角来切入。镜头只被用来交代人物背景,对理解虐恋行为的心理、界限和这种独特的亲密关系形式毫无兴趣。
女性的欲望:电影中的女性凝视(作者:Christina Newland ) 我们与电影的关系中,至少有一部分是由梦想、愤怒和性欲所推动的,如果我们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的话,心理学见解可能会是创作源泉。女性的渴望这个原本边缘的主题就是一个完美的起点。
昆汀影评:《魔鬼岛》(I Escaped From Devil’s Island,1973) 发生在《魔鬼岛》上的一切都令人惊叹不已,那是因为有伟大的威廉姆·威特尼、系列剧之王、罗伊·罗杰斯的作者导演在掌控这一切。